发布时间:2025-07-23
浏览次数:159次
读完稻盛和夫《干法》,我仿佛在闷热的办公室里被一阵旷野的风拂过思路,瞬间清明。书中最打动我的不是方法论,而是那股“把工作当恋人”的执拗劲儿。稻盛说:“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产品,如果不注入如此深沉的关爱之情,事情就很难做得出色。”我把这句话贴在办公桌挡板上,每次点击保存前,都会像审视作品一样端详方案,原本流程化的输出也多了几分温度与尊严。
书里另一条公式更让我心跳加速:“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过去我总把“能力”当王牌,却忘了“思维方式”可以是负值,一旦方向偏了,再高的热情也南辕北辙。于是我把“正向思考”设成每日开机密码,连刷手机时看到吐槽帖也提醒自己:别让负能量偷走乘数。
稻盛和夫在书中说:“人本来就具备使梦想成真的巨大潜力,不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我试着把“想”升级为可量化的愿景:闭上眼,想象季度复盘会上,大屏跳出我们部门的绩效成绩;画面越清晰,路线图就越笃定。目标不再停留在口号,而是拆成每周可交付的里程碑。
稻盛言:“要度过幸福的人生,要把工作做到最好,事业做到最大,就无论如何,必须具备正确的、正面的思维方式。”我把它翻译成职场语言:先端正员工对工作的态度,再谈流程优化、创新激励、晋升通道。当成员把“不得不做”升级成“我想把它做好”,加班不再是枷锁,而是冲向更高目标的跑道。每一次需求变更、每一个数据异常,都只是坡道;跨过去,就是更广阔的市场与更自信的自己。(安澜:李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