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市场二季度交易复盘及现货价格走势

发布时间:2025-07-31

浏览次数:4次

2025年第二季度,山东省电力市场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行态势。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季节性波动和夏季用电高峰的逐步临近,市场交易活动频繁,成交量与价格走势均表现出鲜明的结构性特征。中长期交易与现货市场协同互补,为电力供需平衡提供了有效支撑。本季度集中竞价、挂牌交易和滚动撮合交易等不同交易形式各具特点,反映了市场参与主体对供需变化的敏锐反应和策略调整。以下从成交量、价格走势和市场特征等方面对第二季度的交易情况进行详细复盘和分析,以及针对7月现货价格走高的态势进行分析。

(来源:兰木达电力现货 作者:Lambda)

一、中长期交易

1、集中竞价交易

(1)成交量分析

2025年第二季度集中竞价成交总量为79.1亿千瓦时,整体成交均价为371.60元/兆瓦时。从上图可以看出,在所有的集中竞价交易中,年度集中竞价的成交量最多,占总成交量的49.34%,将近总成交量的一半,其次是月度集中竞价,占总成交量的27.12%。月内的集中竞价成交量基本也随着交易标的日的减少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2)成交价格分析

图1:4-6月集中交易成交均价

4月的成交价区间为312.15-374.79元/兆瓦时,整体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主要受多重因素影响:随着气温回升和光照条件改善,新能源发电量增加,同时,4月正值山东大风季,风电出力显著提升,进一步缓解了电力供需压力。此外,临近五一假期,部分工业企业放假导致用电需求阶段性减少。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4月集中竞价成交均价逐步走低。

5月成交价区间为359.64-381.91元/兆瓦时,整体价格走势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具体来看,随着月内集中竞价交易的推进,成交价格呈现逐次走高的趋势。这一现象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一是进入5月后气温持续攀升,用电需求逐步增加;二是随着交易标的日的临近,市场参与主体对电力供需形势的预期趋于一致,看涨情绪逐渐升温。在这双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5月月内集中竞价成交价格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式上涨特征。

6月成交价运行于367.67-380.49元/兆瓦时区间,整体呈现温和上涨态势。与5月相比,6月价格走势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月内各次集中竞价的价格波动幅度明显收窄,最高价与最低价仅相差12.82元/兆瓦时;二是价格梯度更为平缓,未出现剧烈跳涨现象。这种相对稳定的价格走势,既反映了市场供需关系的平衡状态,也体现出市场参与者预期的趋同性。值得注意的是,在夏季用电高峰即将到来的背景下,6月价格仍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基本态势,但涨幅较5月明显趋缓。

2、挂牌交易

图2:4-6月挂牌交易成交量价

(1)成交量分析

第二季度山东省挂牌交易成交量为178亿千瓦时,成交均价为372.20元/兆瓦时。其中4月总成交量为59.60亿千瓦时,成交均价为372.29元/兆瓦时;5月总成交量为65.92亿千瓦时,成交均价为372.56元/兆瓦时;6月总成交量为52.49亿千瓦时,成交均价为371.63元/兆瓦时。由上图可知,每月的月度挂牌交易(二)成交量为当月最多,猜测可能是由于存在国网代购电的成交。

(2)成交价格分析

① 山东省2025年第二季度电力挂牌交易市场呈现出显著的结构化特征和月度差异化走势。从交易结构来看,各月"月度挂牌交易(二)"价格持续维持高位运行,4-6月价格分别稳定在372.98、372.98和373.21元/兆瓦时,较同月"月度挂牌交易(一)"形成明显的价格溢价。

② 分月观察发现差异化走势明显:4月市场价格呈现单边下行态势,从第一次挂牌的373.64元/兆瓦时持续回落至第四次挂牌的365.57元/兆瓦时,累计跌幅达2.2%,显示出市场预期持续走弱的特征;5月则演绎出"N型"波动行情,价格在371.81-374.16元区间内震荡,其中第三次挂牌创下374.16元的季度峰值,反映出供需双方博弈加剧的市场环境;6月市场呈现典型的"U型"修复走势,价格在探底367.97元后逐步回升至371.59元,振幅收窄至3.6%,表明市场进入相对稳定的调整阶段。

3、滚动撮合交易

图3:4-6月滚动撮合成交量价

(1)成交量分析

① 2025年第二季度滚动撮合交易累计成交量为6.26亿千瓦时,市场呈现明显的量价齐升态势,但各月表现存在显著差异:4月作为季度开端,成交量193104兆瓦时,进入5月后,随着夏季用电需求预期增强,成交量环比增长16.7%至225278兆瓦时6月成交量环比小幅回落8.1%至207118兆瓦时。

② 分时成交量

从下图可以看出,分时成交量呈现显著的"驼峰型"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午间时段(10:00-15:00)成交量集中释放,该时段成交量占比高达41.45%,明显高于其他时段,形成"中间凸起、两端回落"的典型曲线。这一特征与山东省电源结构特点高度吻合—作为光伏发电大省,午间时段光伏出力达到日间峰值,充裕的清洁能源供应不仅满足了基础用电需求,更通过价格信号刺激了增量交易,从而塑造出独特的成交量分布形态。

图4:4-6月滚动撮合分时成交量

(2)成交价格分析

① 成交价格从4月227.95元/兆瓦时的季度低点,攀升至6月319.64元/兆瓦时的季度峰值,累计涨幅达40.2%,呈现陡峭的价格上行曲线。具体来看:4-5月价格跳涨23.7%(+54.01元),5-6月继续上涨13.4%(+37.68元),价格增速虽有放缓但仍保持双位数增长。

② 分时成交均价

分时成交均价曲线呈现与成交量相反的"U型"分布特征,其中午间时段(10:00-15:00)成交均价显著低于其他时段,形成全天的价格洼地。这一现象是电力市场供需关系动态平衡的典型体现:在供给侧,午间光伏发电出力达到峰值,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新能源电力压低了市场出清价格;在需求侧,此时段工业用电与居民用电叠加效应较弱,电网负荷较晚高峰降低,形成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

图5:4-6月滚动撮合分时段成交均价

二、现货交易

1、第二季度现货价格

(1)现货价格平稳走高

随着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期的到来,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价格呈现整体上行态势。从价格水平来看,虽然现货价格较前期有所回升,但相较于中长期交易价格仍然处于低位水平。

第二季度现货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主要有:

①负荷需求增加

2025年第二季度山东省电网负荷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攀升特征,6月全网最高负荷达到64,692兆瓦,较5月环比大幅增长16.10%,创下当季度负荷增长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随着迎峰度夏的到来,气温持续升高使得空调负荷增加。

②新能源出力减少

2025年第二季度,山东省新能源发电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变化。随着大风季结束,风电出力持续衰减,而光伏发电虽进入旺季,却因消纳瓶颈未能充分发挥潜力。具体数据显示,6月新能源总出力降至9634兆瓦,不仅环比5月下降17.74%,较4月更是大幅下滑23.72%,创下季度最低水平。这一现象主要源于两方面制约:一方面风电资源季节性衰减难以避免,另一方面光伏发电面临"午间出力高峰时段消纳难"的结构性矛盾。

(2)分时现货价格呈"双峰一谷"走势

从分时价格曲线可以清晰观察到两个典型特征:首先,日内价格呈现显著的"双峰一谷"形态,其中晚高峰(17:00-21:00)价格冲高接近500元/兆瓦时峰值,而午间时段(11:00-14:00)则形成全天价格洼地,最低触及负电价,这种"峰谷倒挂"现象正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的标志性特征。

更值得注意的是,通过横向对比4-6月数据,午间价格呈现明显的回升趋势:4月普遍出现-70元的深度负电价;5月回升至-20元左右的区间;到6月迎峰度夏期间,午间价格已稳定在20-80元/兆瓦时水平。这一演变过程反映出两个深层变化:一是新能源消纳能力逐步改善,二是随着夏季用电负荷攀升,供需格局发生结构性转变。这种价格中枢的上移,既体现了市场机制的成熟,也预示着电力系统正在逐步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运行环境。

2、7月现货价格分析

图6:7月日前价格

进入7月后,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山东省电网负荷呈现显著攀升态势。数据显示,今年度夏最高负荷较去年同期增长31万千瓦,且高峰提前1个月到来。在此背景下,现货市场价格呈现明显上涨趋势。截至7月15日,当月现货均价已达346元/兆瓦时,其中7月5日现货价格更是一度突破400元/兆瓦时大关,创下新高。

(1)"高温+高湿"双重因素推高用电负荷

气候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7月山东省平均气温达到29摄氏度,较2024年同期的27摄氏度显著上升2摄氏度。从温度变化曲线来看,7月5日城市加权平均气温更是突破32摄氏度,形成明显的温度峰值。

在高温基础上,湿度因素进一步放大了气候影响。气象观测表明,7月初全省相对湿度持续维持在60%以上高位(红色折线代表湿度)。根据湿度与体感温度对照表,当气温达到33.3摄氏度且湿度为60%时,人体实际感受的温度将高达40.5摄氏度。这种"高温叠加高湿"的特殊气象组合,使得居负荷需求急剧增加。

从电网运行数据来看,这种特殊气象条件直接导致了用电负荷的异常攀升。6-7月负荷对比曲线清晰显示,7月负荷呈现出陡峭的跳涨趋势,日最高负荷较6月同期显著提升。这种负荷增长态势与气温、湿度变化曲线高度吻合,充分印证了气象因素对电力需求的直接影响。

图7:6月-7月负荷对比

(2)市场情绪高涨

7月现货价格的持续走高,反映出市场参与者对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形势的强烈预期。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截至7月15日,在过去的15个交易日中,有11天触发了事前监管机制。这一高频次的监管触发,直观反映了市场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

图8:7月日前价格分时走势

从分时价格可以看出,火电企业基于燃料成本及负荷增长预期,报价中枢上移,午间时段报价虽仍处于低位,但电价深度较二季度明显收窄,晚高峰的部分时段价格突破五毛。

(3)价格高位回落:市场进入调整阶段

进入7月中旬后,山东省现货市场价格自前期高点逐步回落,市场开始进入调整阶段。从当前市场运行态势来看,短期内现货价格或将继续维持相对低位运行。值得注意的是,未来价格走势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特别是需要密切关注后续天气变化对用电负荷的潜在影响。建议市场参与者保持审慎态度,及时跟踪气象预报与负荷变化,做好相应的交易策略调整。

三、总结

2025年第二季度,山东省电力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和结构性分化。中长期交易市场保持稳健运行,年度集中竞价成交量占比近半,成为市场稳定的重要基石。现货市场价格呈现"双峰一谷"的典型曲线,反映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带来的系统运行特征。随着迎峰度夏临近,6月负荷创下季度新高,新能源出力却因消纳瓶颈出现下滑,这种供需错配推动现货价格稳步上行。市场运行中,午间负电价深度逐步收窄,晚高峰价格维持高位,凸显出系统灵活性资源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进入7月后,市场运行态势出现显著变化。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导致用电负荷陡增,现货价格在月初快速冲高,一度突破400元/兆瓦时。这一剧烈波动既反映了极端天气对电力供需的直接影响,也暴露出市场在应对突发负荷变化时的脆弱性。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冷涡天气的到来,市场价格自高点回落,市场参与者及时调整策略,展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电力市场在价格信号引导下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的运行机制。

展望未来,山东省电力市场建设需要在保持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建设,深化市场机制创新,持续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通过完善"新能源+储能"市场化机制、优化需求侧响应体系等措施,推动电力市场向更高效、更灵活的方向发展,为全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积累更多可复制的实践经验。